ECH青年宿舍•市區中的「好歸宿」

18歲後何去何從? 要自立生活,先要「安居」! 位處黃大仙的播道兒童之家(ECH) 的青年宿舍,提供市區中的廉價過渡性居所,透過第二人生助跑服務,讓家舍青年找到人生綠洲,一個給予力量和憩息之地,得著原生家庭不能給予的家的感覺。為何舊宿生作為過來人推薦呢? 請即了解及申請。

 

黃大仙沙田坳道120號播道兒童之家(ECH)擴展大樓 –尚有少量青年宿位

近黃大仙地鐵站,有小巴直達九龍塘各大學及又一城,四通八達,性價比高

安居職展•第二人生

舊宿生Icy分享: 「其實一個18歲的年青人,在沒有家人支援,前路一片迷茫下,有人幫忙扶你一把是十分重要的。」缺乏家庭支援的青少年,因著原生家庭的種種問題,「成年」等同被迫自立生活,要立即面對無家困局,加上沒有經濟能力,又要面對升學和就業的取向,必然感到徬徨無助。「第二人生助跑計劃」設立超過十年,幫助過無數青年過渡自立生活,裝備自己,在逆境中衝破萬難並成功向上流,計劃以「安居、知識、職展、連結、盼望、同行、資助」等元素扶助起跑,導師還透過輔導關懷,持續關顧新舊宿生。

在這個節奏快、高壓的香港社會中,這個地方帶來了愛的活泉源、堅定的支持和無盡的鼓勵,燃亮著他們未來的希望。




舊宿生推薦分享

低廉住宿 起步援助 浩文

作為初出芧蘆的大專生,經濟是很缺乏的,衣、食、住、行、學費等都需要獨自承擔,對我造成了很大壓力。入住青年家舍,解決了要支付昂貴租金 (七千元也只能住劏房) 的困境,只須要每月二千多元便能支付宿舍開支,包括燈油火蠟等雜費;更感動的是還有不同的學生津貼、住宿津貼等援助,正適切我的需要。

職展輔導  進修培訓 – Laura

宿舍提供一個交通方便及安穩的環境,讓我穩定現在,思想未來,我不用住在品流複雜的地方。宿舍提供人生輔導和職涯規劃,成為青年逆流而上的助力,推動我勇敢追夢,成為註冊護士。

找到自己路 – Kyle

ECH導師介紹了一份工作給我,我在工作中也找到了自己未來的努力方向。在青年家舍居往,不單學到如何和其他青年相處,更可以儲到錢。

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– Gary

這裡是一個充滿愛的地方,導師教我如何見工和找工作,更透過儲蓄計劃幫助我們養成儲蓄習慣;教我如何認識自己,如何面對壓力;又教我如何製作甜品和化妝;我更認識到我的好兄弟、好朋友,我的同房Victor。

找到家的溫暖愛 – Lynn

在這裡居住的兩年,最大的得著就是學懂如何和一群跟自己年齡相近的年輕人相處;在新大樓住的女孩佔比較多數,6個房間共住了12個女孩,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一同做菜和彼此鼓勵,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到「一種家人」的感覺,是原生家庭不能給我的。

過渡難過的階段 – Icy

這裡真的給我家的感覺! 當年因沒有家人的支援、感到迷惘和驚慌,情緒負面,ECH讓我過渡了人生一個很難過的階段。我得著很多支援,還學懂煮飯和照顧自己呢。入住及離開後這十年間,導師仍不斷幫助我,鼓勵我參加不同的興趣班,陪伴、聆聽和輔導我的心靈。所以我轉職在NGO服務,希望以自身經歷幫助小朋友,立志以生命影響生命。

ECH青年宿舍申請資格

  • 年滿18至24歲,缺乏家庭或其他財政上支援之單身青年,包括家舍青少年,須離開兒童院舍但未能回家居住
  • 有工作動機或短期工作經驗,或半工讀生 (須完成中學課程)
  • 由機構社工或教會同工轉介 (如:兒童之家、青年宿舍、院校、社署、社福機構等)
  • 智力正常,身體健全和精神狀態良好,無不良嗜好

服務住宿費用

每月祗須港幣二千多元,為市值租金少於一半,詳情可向本機構查詢

服務年期

基本2年(視乎需要及情況個別申請延長居住)

助跑元素及服務

TABLE2

更多關於ECH青年服務及故事

https://www.ech.org.hk/服務/青少年家舍服務/
https://www.ech.org.hk/服務/弱勢青年職向及個人發展綜合服務/
https://www.ech.org.hk/故事/青少年/

請即申請 燃亮未來!

查詢請電本機構 2323 8224,內線232/242。
https://www.ech.org.hk/聯絡我們/

《衝破「生命的底層」》-  冰冰

曾有家舍青年提問:自己是為了生存,還是生活? 人生會有不同的追求,但當每天仍為三餐溫飽、穩定居所而煩惱,亦欠缺支援,人便會感到乏力,變得停滯不前、原地踏步。受助青年冰冰(化名) 衝破了「生命的底層」,站穩過渡。

家舍青年背著成長的創傷、缺乏家庭支持,小小年紀便要成長獨立,既要繼續學業、又要兼顧工作賺取生活費,他們未能穩妥地滿足基本需要,他們實在難以建立安全感和自尊感,繼而影響他們對社交、追求進步的動力。根據*馬斯洛的「需求層次理論」^,他們會停留在「生命的底層」。冰冰(化名)亦是其中一位。

冰冰來自單親家庭,家庭經濟十分困難,要生活的同時,亦要繳交基礎文憑學費。當他向母親尋求幫忙時,遭受到母親的白眼及一些難聽的說話,冰冰氣憤母親毫不關心自己,又覺得自己沒有用、沒有價值,幸好有社工轉介他入住播道兒童之家青年宿舍,申請援助起步基金,幫助冰冰面對困難情況,站穩過渡。

冰冰入宿初期情緒經常起伏不定,加上他學習跟不上課程進度,也成為他的壓力。經過家舍導師輔導與傾談後,冰冰決定轉為全職工作,導師安排實習工作給他,在工作中冰冰表現良好,也用心學習。實習工作讓他有穩定收入、減輕經濟負擔,可以應付生活基本需要,在適應了工作節奏後,心情也漸漸穩定下來。該計劃幫助及滿足她的安全需求,而不僅僅是生理需求。

冰冰從工作崗位中找到對沖咖啡的興趣,計劃成為咖啡師。有了明確的目標後,冰冰比起當初入宿時積極主動了不少,他正在努力學習不同沖咖啡的知識,努力往上流而不是只停留在「生命的底層」(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了解青年的狀況及需要^)。

  

ECH導師鼓勵家舍青年加力走出困局,讓我們服務介入,同行給力,一起衝破「生命的底層」。

^資料來源: https://daotw.com/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/
*註釋: 馬斯洛(美國心理學家)的「需求層次理論」- Maslow’s Hierarchy of Needs 根據「需求層次理論」,人的需要是以層次的形式出現的,分五個層次,由低級的需要開始,逐級向上發展到高級層次的需要。

夢想執行力 -《夢想改造家》- 懷德家

學期初,懷德家(小學男生家) 啟動了「夢想改造家」計劃,家舍家長和孩子一起計劃年度目標和整理夢想,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才能,幫助孩子探索個人目標,提升夢想執行能力,成就未來夢想。

改變舊習 塑造新我

社工特別設計了「夢想約章」,引領孩子在夢想、學業、靈命等不同方面定立目標,並由家舍家長輔助,與孩子於日常生活當中一步一步實踐,幫助他們從舊的生活模式作出改變,建立新的習慣,更將他們長遠目標轉化為階段性的指標(更清晰可見的目標),推動他們持續不懈。

「夢想號」試飛

孩子們認真地設計自己的夢想號,把目標和夢想畫在紙上然後摺成飛機。孩子在製作夢想號及試飛過程中,重新檢視並確定自己的目標和夢想,而且能體驗執行力元素:時地、動機、目標、修正、堅持。孩子非常投入並快樂地持着夢想試飛。

共建築夢基地  創造懷德家團夢

懷德家孩子因應各人的喜好和興趣進行投票,集合眾人的夢,共創獎勵計劃活動,一起完團夢。

點燃夢想BBQ (中期打打氣)

讓孩子懐着輕鬆的心情溫故知新,並且學習分享實踐個人目標的進度 (已做到的與努力中的項目),從中檢視過程中的心得,同時學習互相欣賞努力的成果,彼此給予支持和鼓勵。

家舍家長與孩子分享「成人也有夢想」以及如何為夢想堅持奮鬥的經歷,藉此傳遞和孩子同行、一起努力的力量;並藉機會透過日常觀察所見具體地讚賞孩子付出努力的過程,給予肯定。

孩子們,只要相信夢定能飛!

2024年度義工招募-第2期「個人義工簡介會」

播道兒童之家將於2024年10月26日 (星期六) 舉辦本年度第2期「個人義工簡介會」^,讓有興趣成為義工的人士多了解機構的使命及服務。

我們歡迎認同本機構使命、年滿18歲並思想成熟的熱心人士,本著愛與關懷的心,不為物質報酬,加入成為個人義工,為兒童院護受助孩子及青少年帶來正向改變!

時間:上午10:00 – 11:30 (上午9:45開始登記)
地點:播道兒童之家–禮堂
地址:九龍黃大仙沙田坳道120號

(黃大仙港鐵站A出口,轉乘18M專線小巴,於聖母醫院站下車,橫過馬路到對面,本院在聖母醫院側) 查看地圖請登入:https://www.ech.org.hk/聯絡我們/

簡介會將以廣東話進行

需要之義工類別:

活動及專才義工

  1. 大型活動支援小組
  2. 技術小組 (協助美術設計/網頁及多媒體設計/攝錄/影片製作/數碼科技/宣傳)
  3. 課餘活動小組
  4. 籌款義賣小組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有意成為義工,必須出席「個人義工簡介會」,還未登記的人士,請下載並填寫「義工登記表格-個人義工」填妥後電郵至info@ech.org.hk,並於電郵註明:報名出席「個人義工簡介會」。截止登記及報名參加日期時間:2024年10月25日 下午6時。

查詢:Email: info@ech.org.hk  Tel: 2323 8224

個人義工

注意事項
有關申請將按本機構之招募程序並配合服務需要篩選配對進行,填妥登記表後,必須出席「個人義工簡介會」,我們感謝申請者的愛心支持,但能否安排義工服務機會,要視乎本機構之需要及服務之考慮,若未能安排參與服務,恕不另行通知。 家庭/團體義工之申請並不適用。如有任何更改,播道兒童之家保留最終之決定權。

 

SEN孩子「能力飛昇」,從「兒童日間院護訓練」開始!發掘孩子,培育多元能力,請從速報名!

給孩子多點栽培及針對性的訓練機會,相信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星級優秀的孩子啊﹗不同的小組、工作坊及活動,專為特殊學習需要小學生設計,讓他們在遊戲中建立多元能力!萬勿錯過!

服務目標:

孩子為中心:配合孩子特別需要,度身訂造不同發展性活動及SEN訓練
家庭為焦點: 加強團結家庭,促進家庭和諧

服務對象:

就讀主流小學,被評估為有特殊學習需要 (S.E.N.) 的6-13歲兒童
(於日間缺乏適當人士照顧的綜援或低收入家庭之孩子為主,一般家庭亦可)

活動 (10/2024-2/2025)

「5**的我 自信心提升小組」– 透過遊戲體驗和小組討論活動認識自己學習欣賞自己;
「小手肌摺紙手工班」– 提升手指和手掌精細動作能力,訓練手眼協調,改善寫字;
「玩出執行功能小組」– 透過遊戲和視覺提示,增強孩子反應抑制、工作記憶和靈活變通能力;
「親子特別遊戲時間家長工作坊」– 親子活動遊戲鞏固親子親密感,孩子放低手機共享親密時光;
「Lego玩出多元能力」– 使用六色積木進行有趣活動,訓練孩子專注力,社交及情緒表達能力;
「聖誕新年託管樂繽Fun」– 讓孩子在假期寓學習於玩樂,包括功課輔導、活動、手工、茶點等;

 

開放時間:
10:00-18:30 (星期一至五)
10:00-18:00 (星期六)
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

讓孩子閃耀,「能力飛昇」!
請即向本中心職員查詢,登記成為會員(免費) 及填妥表格,名額有限,額滿即止。
播道兒童之家保留活動的最終決定權。

服務單位地點: 播道兒童之家 兒童日間院護服務中心
(九龍黃大仙沙田坳道120號新大樓2樓)

查詢: 6011 7793 (WhatsApp) 電話: 2323 8224 (內線224) 電郵: echasp@ech.org.hk

 

ECH_Map

《慈母手中線》– 行政事務部「眾人媽媽」張美玲

這個「家」流通著永不止息的愛!眾人愛戴的同工張美玲 (Yvonne姐) 10月榮休了,從製衣業採購員轉職為播道兒童之家的買手,擔任「大小事務總管」已有24年,所載滿的,盡是恩典事、兒家情。

大家庭「眾人媽媽」

除了自己的家及教會之外,這大家庭,是Yvonne姐的第三個家,亦是她用最多時間「經營」的「家」。Yvonne姐形容自己是一個照顧著好大好大的屋企的「阿媽」, 要帶小朋友去買衣服、看醫生、接放學、為孩子縫補校服、協調雜務工作,又要為家舍日用所需之物品去張羅,打點物資。「Yvonne姐! 家舍無米喇!」「冷氣壞了! 光管唔著!」「有孩子在校病了,要接放學…. 要叫廚房煲白粥…要安排睇醫生! 」「校服褲短了要改長啊! 」「有孩子趕不及正常校車時間要另作安排呀。」 這些都是她常會聽到需要幫忙的大小事務。日常工作,她和同事就如機動部隊,每天應付孩子的既定生活流程,同時要處理突發事件。

接孩子放學
每個孩子的醫療紀錄Yvonne 都清楚

家舍家長們可能只認識自己家舍的孩子,但Yvonne姐認識家舍所有孩子,有機會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。「有時我們更是一個緩衝,孩子跟家長和社工有衝突,我們隔了一重,可以從旁疏導。」Yvonne姐也忘不了「接送孩子放學的路上,唱著詩歌大踏步。」的開心片段。在工作上,除了處理事務,她也在做人的工作。

Yvonne曾於母親節收到孩子的心意咭,有孩子為她親手織毛冷頸巾,有小男孩說 「我大個要做醫生, 將來Yvonne姐老了,我要為Yvonne婆婆醫病!」…一點一滴,暖在心頭。雖然她獨身沒有孩子,上帝卻讓她成為眾人的「母親」,陪伴著大群孩子長大。

孩子愛「媽媽」
大廚房有需要應急時她樂意頂上

一針一線「編織這個家」

回望一起成長的日子,她看著服務的擴展及轉變,多了受助的孩子有特殊學習的需要等,經歷著不同的風浪。無論順境或逆境,物資如節日糕點、生果、零食、日用品、甚至疫情所需之快測包、口罩、甚至連隔離床,從不欠缺。 COVID期間,除了充滿愛心的人士背後默默捐贈物資支持,Yvonne姐經歷過院舍「爆疫」艱難的時候,同工們同心協力抗疫,大家一起無私的付出。她相信在主內,沒有難成的事。

回首難忘開心事,總離不開看著一個個「長高又長肉」的孩子,住得開心後離開。Yvonne姐憶述有孩子喜歡入住播道兒童之家,因為「有飯食」,瘦得我見猶憐的孩子成了「大飯桶」,漸漸身型變得「大份」了。 她抹不去的難忘傷心事,也離不開孩子遭遇的創傷與不幸,痛他們的痛。有孩子的媽媽離開了家庭,父親也走了,他常常留著父親的東西在袋中,希望在街上可碰到他相認,那種思念叫她悲痛不已;甚至她知道有院友只是20多歲或30多歲,便因患病離世,至今她亦難掩哀傷。說到孩子頑皮激氣事,真是超乎想像。有孩子曾於球場跌破了需要拿上家舍的濃縮洗潔精,清洗時弄得整個球場都是白泡,令人「好嬲又好笑」。有新入宿孩子總是「攪對抗」,有一次Yvonne姐帶他去看醫生,他竟然關了診所大門,還扮賊威嚇裏面候診病人,幸好人家體諒。Yvonne姐學習忍耐,感恩孩子亦漸漸改變。

Yvonne姐6歲喪父,媽媽含辛茹苦養家,她明白「家」對孩子的重要性,「家」就像是一棵樹的根,長得不好,孩子成長便會出問題。她希望來自破碎家庭的孩子,在這裏有「家」的温暖,可以有更好的將來。一棵樹的「根」長得健康,它就可以茁壯成長。

「慈母手中線…」,Yvonne姐一針一線勾勒暖意温情,眾人媽媽希望以愛縫補裂痕,傷口得以癒合,心裏常盼望給孩子一個温暖的「家」,他們的傷痕得以修補,將來有自己的人生、自己的家庭,日後她可與孩子開心重聚。

願我「家」更好

Yvonne姐以她最喜歡的金句勉勵同工:

我的恩典夠你用的,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。哥林多後書 12:9

同工們帶著一份愛,來到播道兒童之家工作,面對的挑戰及壓力不足為外人道,她勉勵同工每天都帶著接納和包容的心,互相勉勵,存感恩的心領受恩典。

Yvonne盡心為這個「家」默默耕耘,曾兩度獲最佳員工獎

24年來,Yvonne姐見證了這機構的恩典是夠用的啊! 默默祝福我「家」會更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