蘋果日報 – 不能靠父幹又如何?非常安臣哥沒血緣的愛

任證婚人、見證BB出世,人生不同階段,張玉航身邊總有「安臣哥」余國安的身影。「無佢無今日嘅我。」父親離世、母親放棄撫養權,13歲入住兒童之家,支離破碎的家,讓他從不奢望也沒可能「靠父幹」,阿航直言無想過一個在家舍照顧他的大哥哥,儘管收入不多,竟會願意自掏腰包,無條件支持自己到內地升讀大學。那是2003年香港全城抗疫的一年,也是阿航會考受挫前路茫茫的一年,生活不是童話,但阿航說,是16年前那一點光,照亮了他往後的人生,成就今天贏回人生一個完整美滿的家。

謝榮耀攝
約訪余國安,他找阿航同來,而阿航又和兒子同來,記者取笑他三代同堂,這個大半生獻身兒家內斂慢熱的大男人,笑得燦爛。謝榮耀攝
已婚但沒兒女,在兒家工作了35年的余國安,早視這裏的孩子是兒女,能見證孩子走出破碎家庭陰霾,建立自己的家,是最快樂的事。謝榮耀攝
由義工到全職家舍家長,去年退休的安臣,仍視這裏為第二個家,有一櫃孩子送給他的心意卡,儼如這裏的另類男神。謝榮耀攝
2歲半的兒子取名司宇,與「施予」同音,寓意「施比受更為有福」,是張玉航(左)的親身體驗,也是他對兒子的寄託。謝榮耀攝
家舍的孩子都得學習做家務,輪流買餸煮食,那一碗熄燈後的熱麵,是安臣與孩子「不能說的秘密」,也是那些年溫暖的集體回憶。謝榮耀攝
問阿航有甚麼想和安臣說?內斂的他一面靦腆,好不容易低聲說:「多謝你。」濃得化不開的父子情,大概只能意會,不能言傳。謝榮耀攝
兒家為4至18歲兒童提供集體住宿,今日18歲的年輕人,不少仍稚氣未除,阿航的成年禮卻是煩惱着屆滿法定年齡,離開兒家後的居住問題。謝榮耀攝
預早的生涯規劃,在兒家尤其重要,孩子18歲成年便得「離家」,若升大學順理成章住進宿舍;如外出工作,則往往只能入住劏房。謝榮耀攝
這裏住的,都是生命起點天殘地缺的孩子,被遺棄、曾經受虐,父母患病甚至死亡,小小家舍,濃縮了千百種複雜的人生。謝榮耀攝
坐落沙田坳的播道兒童之家,1963年落成,共設4個家舍,有些孩子是短暫過客,有些在這裏度過中小學。謝榮耀攝
生活儘管不是童話,但阿航說,是16年前那一點光,照亮了他往後的人生,對安臣哥,他說「無佢無今日嘅我。」謝榮耀攝
任證婚人、見證BB出世,安臣直言,看到阿航找到穩定工作建立美滿家庭,老懷安慰。(被訪者提供相片)
美滿的三口之家得來不易,阿航說自從做了爸爸,感覺責任更重大。(被訪者提供相片)
安臣太太與阿航太太關係親密,離開兒家後兩家人不時相約食飯旅行,感情要好。(被訪者提供相片)

記者: 呂麗嬋  《蘋果日報》https://hk.appledaily.com/local/20190227/MOQNPAT3KF6VB6SCXUXW6TUSLU/

分類

最新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