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能從小學習理財知識、探索和實踐管理金錢,對日後的成長,有着莫大的裨益。家舍家長訓練懷德家孩子(小學宿生)理財,能讓他們更早掌握經濟概念。他們學習儲蓄,減少不必要的消費,為了「心頭好」延遲享樂,慢慢達成目標,令人鼓舞!
認識幣值
家舍家長訓練孩子理財,首先讓他們認識現時流通的港幣,如硬幣或紙幣的形狀、大小、面值,以免混淆。每星期學習記錄收支,如加減數般,於賬簿上加入可儲蓄的部份 (如利是),減去取出的部份,清楚實際擁有的,好好計劃,免去空想。

訂立目標與實踐規劃
當訂立儲蓄目標後,以直線排序法,把想要、需要和重要的列明次序,家舍家長從中灌輸各樣物質的價值和意義,懂得分辨優次,作出較好的決定。有了購物目標,便要做個精明消費者,練習格價。如同樣貨品在不同商店,可有不同的價錢;又如商店提供了折扣,是否最優惠呢? 這可是很實用的數學課!



回饋分享
終於當儲蓄了足夠數目,把「心頭好」買回來,又能否與舍友分享? 遇到有需要的人,能否捐贈? 這些課題能從小領會,有助將來貢獻和回饋社會。
實戰結果


星仔 (化名):
儲了足夠錢,在母親節請媽媽吃一頓飯。
雄仔 (化名):
對準目標,並精明地格價後才購買心愛的籃球明星傳記。
學懂“先儲錢、後消費”,珍惜及精明地運用和管理金錢,掌握收支平衡,便能培養出孩子的良好消費習慣。更有研究指,能延遲享樂,耐心等待的孩子,在學業、社交和應對能力上都有更好的發展,啟迪未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