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信有出路》– 浩文

青年家舍宿生浩文成長自缺失家庭、因為認識神,生命被改變;因為被愛,學懂去關愛他人。逆境的磨鍊,裝備他踏上外展社工之路。

重新適應

浩文父親是癮君子、母親患病不能照顧,他獲安排在不同的院舍和寄養家庭生活,直至小學三年級入住播道兒童之家。從小他便與來自不同背景的人相處,浩文很明白各人會以不同的方式來保護自己,不擅人際的他,漸漸變得理解別人的需要。

浩文表示初期入住很不適應,那時中小學孩子也一起生活、年齡差距較大,而自己是獨子不懂與人相處,因此情緒行為表現很差。他特別感謝家舍家長嫦姐的忍耐與包容,並耐心教導如何在群體相處,開始關顧別人感受、學懂情緒管理、加上信仰的幫助,感到有愛,心靈得到安穩。

過渡自立

因欠缺家人支援,年紀輕輕的浩文,2020年預備DSE那階段,已經要為自己前路打算,實在徬徨無助,感恩社工協助,申請入住青年家舍,有了暫住安排,可安心繼續學業。

在青年家舍生活,需要自行管理財政:例如學費、生活費等;每天放學後要買餸煮飯、做功課、做家務,感到吃力疲累,但浩文沒有為自己的背景埋怨。感恩青年家舍有不同工作坊:如面試技巧、儀容、社交、個性測試等,促進了對自己的了解,認識職場要求及工作方向,更有生命教練以〈Life Path〉給予個人指導,探索人生,幫助他提升過渡獨立能力。

確立目標

慢熱的浩文,自言不擅與人交往,因為認識神生命被改變,不再受過去影響,相信上帝開路。他多了一份截然不同的自信,言談間亦不忘感恩。從小得到社工和家舍家長的照顧和鼓勵,有了他們作榜樣,他已訂立目標做外展社工,以自己經歷去幫助別人。

《街童蛻變成長》– 子眉

兒童院護舊宿生子眉兒時曾是「街童」,每天踩單車玩到累便回家,找不著方向。感恩入住了播道兒童之家,學會了規矩、流程、負責任、規劃人生。

子眉父母先後離世,面對18歲後須離院,要獨立生活,她沒有顧影自憐。雖然要升學又要為生活費籌謀,但性格樂觀的她,知道周邊還有許多愛錫扶持她的人,會努力不負所望,裝備再出發。

逆境成長

由於父母的自理能力薄弱,未能照顧剛出生的子眉,她被安排在寄養家庭生活至10歲。按子眉描述,寄養家庭姨姨看管很嚴,只要不合她心意或莫須有原因,她已被罰跪地、捱打。每當社署姑娘家訪,姨姨卻變得溫柔、會執拾房子、預備小吃招呼,待姑娘離去後又回復原貌。由於父母的能力也有限制,不懂為女兒發聲, 在缺乏關愛和照顧下,她不知甚麼是家。

新的發現

離開寄養家庭後一年,她入往播道兒童之家。一般孩子很抗拒被規範;然而,子眉反而樂於接受,這樣她才覺得有愛。

對於生活概念和自我能力發現,也是入宿後才發現。子眉曾為沐浴露「起泡」和「香噴噴」,感到驚訝,因為父母不懂照顧,她從不認識這些用品。在院舍獲資助下,她有機會學琴,用了不足半年時間 ,竟考獲五級琴試,充滿音樂天份。導師還發掘了她藝術潛能,為她修讀視藝、規劃職涯指引前路。

陪伴過渡

高中時期父母接連離逝,雙重打擊,她更要兼顧DSE考試,陷於徬徨無助。她十分感謝家舍各人的支持才得以渡過。子眉特別要感謝家舍家長鍾姐,給自己「心照」感覺,讓她可安心放鬆;輔導員張姐,像媽媽般教導,一起規劃出路及糾正情緒。背負成長種種的傷痛,感恩在困難中有人關顧、依靠,陪伴過渡十分重要,才有能力面對崎嶇多變的前路。

蛻變人生

子眉常抱著平常心,勇敢跨越難關,在一次次蛻變的過程得到力量。

《愛能建立陽光男孩》– 思琦

青年家舍宿生思琦,給人感覺陽光、有禮。來自單親家庭、尋不著根的他,成長過程因著愛,建立了陽光的一面。

愛中成長

小學三年級,校長家訪時發現媽媽精神狀況有異,經學校社工轉介入住播道兒童之家。思琦覺得媽媽的照顧與一般家庭無異,認為孤兒才會入住家舍,不明白為何要入住。直至中三那年才明白媽媽的精神狀況及限制。

一直以來,思琦對媽媽印象良好,形容媽媽是「超級愛錫他」,即使有頑皮的時候,也從不打罵。

愛的延續

初入宿年紀仍小,經常想念媽媽,與宿友因年齡差距難於溝通,並且要適應家舍規矩,情緒變得很差,常發脾氣。思琦笑著說家舍家長Paul哥哥和社工Joe哥哥很清楚他的麻煩,但也感謝他倆耐心的包容。

愛能建立

思琦清楚知道兒童院舍只住至18歲,高中時已開始為未來規劃。放榜後他有機會繼續進修,慶幸可過渡入住播道兒童之家青年家舍。青年家舍提供穩定居所,幫助專心學習;家舍安排不同工作坊:理財課程、職業指導;及生命師傅配對,幫助他擴闊視野,改變他「硬頸」的性格,學習解難和多角度思考。雖然家人沒有能力與他商討,在家舍導師協助下,他逐步建立自信。現在,思琦已正式投身社會,在地產發展公司任職文員,感恩同事們願意教導他,讓他漸漸適應職場的起步。

思琦是一位懂得為未來打算的青年人,他衷心感謝幫助過他的導師及社工。樂觀的他,成長雖然有缺失,唯獨不乏「愛」,讓他有力保持陽光的一面。